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自2月20日起,我省正式启动企业技术提升辅导诊断工程,针对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大、急需转型升级的传统及重点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截至目前,第一批7个产业72家示范企业已全部完成“诊断”,专家组向企业提出初步建议意见556条,总结归纳50项共性技术需求。
于4月初启动的第二批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主要围绕莆田电子产业、机床产业、晋江纺织产业等9个产业展开,成效显著。
专家会诊
“企业在原料稳定性、技术参数优化方面还要下工夫,以便提升产品的品质与档次……”
这是在闽清县陶瓷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工作总结会上,福州大学材料学院俞建长教授开出的“处方”。
闽清电瓷、建筑陶瓷的年工业产值占全县的50%。在我省第二批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目录中,闽清陶瓷产业入列。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闽清陶瓷企业进行了一次大“会诊”,并形成详尽的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报告,对闽清陶瓷企业的人才、设备和环境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据委技术进步处负责人介绍,专家组由省内外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家组成。通过组织相关行业专家或委托境内外有权威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对我省行业或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技术提升诊断,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优化、装备改造、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和提升的措施建议,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
企业热捧
诊断辅导活动在闽企中引起热烈反响。许多企业认为,这无异于下了一场“及时雨”。
长乐市正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枫告诉记者,这次到企业进行“诊断”的专家有七八位。通过“诊断”,公司在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以及降低能耗等方面颇有收获。通过这次活动牵线,企业和专家建立了长期的联系渠道,以后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专家。
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立说,根据专家开出的“处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投入4000万元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加强节能降耗和新品种开发等。
在诊断辅导过程中,专家们还介绍了所在企业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的优势与经验,为我省企业提供示范和参考。在长乐棉纺产业技术诊断辅导中,每到一处,邯郸博特纺织有限公司技术处长高工刘爱果都强调棉检、配棉以及棉纺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让企业受益匪浅。
复方良药
诊断辅导是一剂“复方良药”。省经贸委技术进步处负责人说,活动之所以受到企业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诊断专家能够“对症下药”,现场为企业诊断并根据产业方向和企业实际,推动企业解决技术需求。仅第一批诊断辅导,专家组就帮助企业梳理出技术需求335项,帮助企业与科研高校机构搭建合作关系25项,总结归纳出具有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显著特点并可推广应用的技术18项。
在帮助企业释惑的同时,诊断辅导专家组还积极帮助寻找可供对接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据了解,今年提出的50项共性关键技术,已全部列入省经贸委“6·18”重点对接清单。
此次诊断辅导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专家组诊断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开发意识淡薄、技术力量匮乏、产品质量水平低、原材料消耗大等问题。为此建议,企业要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在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技术改造放在首位,加快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为保证诊断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省企业技术诊断辅导不向企业收取费用。目前,省经贸委已从工商发展资金中预拨了270万元,作为第一批和第二批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专项工作经费。在企业诊断辅导工作完成后,支付诊断辅导所需的全部费用。
明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工作内容与机制,在企业技术创新专项中设立技术提升诊断辅导专项等措施,重点扶持通过诊断辅导活动产生的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联合项目、转型升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