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日期:2010-01-18  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福建作为经济外向度较高的省份,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企稳回升趋势,但是,经济恢复过程中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我省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发挥优势,克服不足,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建立健全一整套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转思路。要结合当前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实现战略思路转变。《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全国一个独立的区域经济体被正式确认,而福建正是处在这一区域经济体的中心,要求我们在考虑经济发展战略时,应更多地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上来谋划。国务院《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合作先行先试政策,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总体谋划,大胆突破,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要实现从单纯应对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政策安排,向规划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转变。着力于构建促进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将危机化为制度创新的动力,实现我省经济新一轮跨越性大发展。

    调结构。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化危为机,进一步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促进第二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重点发展具有福建特色和优势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光电、软件等新兴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重点梳理一批名牌产品,实施名牌产品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福建特色产品系列。

    强民生。加强民生基础体系建设,既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要求。要以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努力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

    扩内需。为从根本上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必须在扩大内需上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取得更加切实的成效。要创新消费需求,通过社会改革和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引导城乡居民加大文化、健康、绿色和信息消费。要创新消费模式,改变传统的以购买物质产品为主的消费模式,引导休闲度假、文化体育活动等新型消费模式。要创新消费政策,刺激居民减少储蓄,扩大消费。

    增投资。在当前全球经济继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萧条的情况下,要确保经济增长,必须继续实行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领域的措施。应从前一阶段注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扩大产业投资,夯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更多地优化生成一批新的工业重点项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决不能上那些产能过剩、污染大、耗能高的项目。更加注重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只有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经济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注重政府资金投入的节奏,防止出现过度超前投资、后续乏力的问题。

    变外贸。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福建经济外向度总体较高。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出口受到明显影响。但是,一些具有自主品牌、扎根乡土的民营企业及其品牌产品,表现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应更加冷静地思考传统外贸发展模式的弊端,着力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更加重视具有福建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发挥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要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培育自主品牌,促进更多企业由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的方向转变。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集群的梳理和产业链环节的分析,形成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品,从而掌握产品定价权,推进我省部分产品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实现我省外贸发展方式质的飞跃。

    促就业。当前,政府应加大宏观协调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一方面,要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在政府性投资项目中,要更多地吸收临时性就业,实现社会稳定。

    放民营。民营企业具有扎根地方、促进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要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拓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通过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制定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国资。近年来,我省国有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结构上的矛盾和问题,应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大变革的机遇,促进我省国有经济优化升级。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把国有资本集中到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领域。要实现优势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实践证明,只有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大型企业,才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实现更多的规模效益。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防止社会资源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

    活金融。我省中小企业较发达,传统的大银行运营模式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利用国务院《意见》中关于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政策,大胆进行金融创新。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组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社。要吸引台湾金融机构参与,组建海西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海峡两岸产业对接的有效平台。要利用良好政策,引导组建更多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全方位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建立面向台湾企业和大陆台资企业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形成具有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和优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对台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作者:余红胜 福建省国资委副主任)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6609.734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