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机械行业板块整体上涨2.01%。其中,与出口相关度较高的公司安徽合力、中集集团、山推股份、广船国际、山河智能和中国船舶涨幅分别为9.99%、7.15%、5.19%、4.40%、3.93%和3.58%。
2009年1—12月机械行业实现出口1751亿美元,同比下降21.86%。虽然行业降幅高于全国外贸平均下降水平3.02个百分点,但已经呈现止跌企稳迹象,从8月份开始行业出口累计增速逐月上升。
回归分析显示我国机械行业出口与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若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出口会相应增加8.9个百分点;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出口会相应增加8.6个百分点。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预期不断增强,我们预计2010年机械行业海外需求将有效回升,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大部分机械产品在海外市场占比仍相对有限,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却在与日俱增,我们判断10年行业出口实现较大幅度的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我们预计2009年全年行业出口降幅约20%,明年行业出口增速将超过15%。
中信证券认为,行业出口复苏是机械行业2010年投资策略的主要投资主题之一。在目前市场对出口强势复苏的预期下,建议短期可重点关注出口弹性大的子行业和出口占比高的公司。其中出口弹性较大的子行业有:造船业、集装箱、港口机械、工程机械和重型机械行业等。而其中出口占比高的相关公司有:山推股份、中集集团、安徽合力、利欧股份、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振华港机、山河智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和太原重工等。
本期我们选择机械制造行业的三只个股成中集集团、中国北车、中国船舶给予简要点评。
★★
中集集团(000039)“中国制造”典范
中集通过为时数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四大主业协调发展的局面,业务结构较以往更加均衡。由于公司能化装备和海工业务良好的发展前景,此轮业绩反弹的周期中,公司拥有更扎实的成长性,理应享受更高估值。
干箱业务的弹性是公司的看点之一。我们认为集装箱市场短期快速反弹是大概率事件。在我们中性假设下,2010、2011年集装箱全球需求量分别为1.27、2.74百万TEU。然而我们认为鉴于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判断中长期集装箱前景尚需等待更明确的信号。
能源化工装备的持续增长是公司的看点之二。目前中集集团已通过收购兼并,在天然气全产业链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预计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为目前的3~4倍,在此期间中集将充分分享中国天然气装备市场的成长。
由于公司正处于由底部快速回升阶段,同时考虑到业务的均衡性,国金证券认为未来6个月公司合理目标价格为16.16元,折合20倍扣除股票投资收益后的公司2011年每股盈利或3倍于公司2010年的每股净资产,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
中国北车(601299)出口合同强化市场信心
中国北车去年12月份发布签订重大合同公告,公司旗下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签订向巴基斯坦出口铁路客车合同,金额7.6亿元人民币;长春客车公司向阿根廷出口地铁车辆合同,金额为33.4亿元人民币。两项订单合计41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北车2008年收入的12%。
上述两项合同的签订强化了我们对中国铁路装备走出国门的信心。全球铁路装备市场容量庞大,根据德国SCI铁路工业信息咨询公司的统计08年全球轨道装备市场容量为740亿欧元,而中国市场不足其1/10。
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铁路装备的出口地基本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上述地区是全球未来铁路装备市场最重要的增量。凭借极高的性价比优势,中国铁路装备出口成长空间也较为广阔。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动车的技术含量正处在中国目前实力下可深入消化的范围内,中国正在逐步取得技术的主导权,从而为未来全球份额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中国铁路装备业增长的确定性及中国北车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国海证券给予以“买入”评级。建议长线投资者逢低吸纳。
★★
中国船舶(600150)占全球造船订单产量逾六成
日前,中国船舶副董事长、总经理聂成根在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表示,金融风暴以来,公司未受太大影响,2009年造船的订单产量占世界67.5%,手持订单是38.2%,在国内市场的订单占有率达95%。
公司主业由原来的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制造为主,转变成为兼具造船、修船、造机(核心配套)三大业务的控股型上市公司,并成为中国船舶工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主业上市的平台。据悉,虽然金融风暴对公司有冲击,但公司手持订单数据仍然保持了较好水平。已经发布的报表也显示,2009年以来公司总体运营良好,各项数据保持了较好水平。公司重组的完成,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在全球造船业向下大幅度减少之时,为公司向上发展奠定基础。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9至2011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4.69、5.25和5.50元。当前共有10位分析师跟踪,1人建议“强力买入”,5人建议“买入”,4人建议“观望”,综合评级系数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