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地方政府也是调结构“抓手”

日期:2010-01-25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

据报道,2010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要降低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1.5%,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在2009年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钢铁、电解铝、煤化工等11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水泥、平板玻璃等6个行业被国务院勒令调控。这些行业普遍存在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竞争力不强等现象,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期许已久的《新能源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将于年初出台,将涉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电动汽车等七大产业。这些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排放和污染少、就业机会多、产业链长等特点,不仅能缓解我国当前低端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当前,中国新兴战略性产业存在着四个问题:一是一些产业重复建设和产量过剩;二是有些新兴产业是依托“市场换技术”而生,存在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情况;三是低端环节过剩,高端环节缺乏;四是一些新兴产业或是节能而不环保,或是环保而不节能。

2009年我国经济工作主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而2010年主调则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尤以调结构为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当前调结构存在“六易六难”,即:兼并重组容易,改变发展思路难;淘汰落后产能容易,节能减排难;调整企业组织框架和产权结构容易,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难;做大产业规模和促进产业集聚容易,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难;引进先进装备容易,提高产品质量难;仿制组装容易,培养科研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难。要解决这六难,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为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置宏观调控于不顾,一些项目一哄而上,最终造成巨大浪费。事实上,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有利于保增长,地方政府求之不得。但新兴战略产业投入的资金和风险很大,投资回报期较长,尚需正确引导、科学发展,才能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长期以来,GDP成为地方政府的惟一导向,导致产能过剩越演越烈。希望地方政府在2010年能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创新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才能将调整产业结构落到实处。

在调结构的同时,要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统计表明,中国的GDP增长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而获得的。新兴战略产业虽然绿色环保,但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排放和污染。比如,多晶硅的提纯,既消耗大量能源也很容易造成严重污染;电动汽车的电池和IT业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和报废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即使是方兴未艾的环保产业,现阶段也未能实现零排放和循环利用。

目前,我国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已走到尽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政府不仅要当“产、学、研、用”的龙头,还应在配置市场资源上发挥更大作用。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装备制造业之所以经常在首台业绩上卡壳,就因为对国产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政府首购、订购制度落实不好,而扶植和保护本国弱小产业是国际通行规则。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9314.515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