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吉林省工信厅获悉,为把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做为重点工作抓好抓实,吉林省工信厅于日前制定并实施促进全省工业两化融合的六项举措,包括推进大型企业信息化提升、开展企业信息化示范、推进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为推进大型企业信息化提升,吉林工信厅将组织实施大型企业信息化提升计划,对照同行业信息化先进水平,分别制定企业信息化提升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开展企业间信息化建设帮扶,支持后进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信息化合作外包,减少企业信息化一次性集中投入,缩短建设周期;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有偿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合理使用信息化资源。建立大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设立首席信息官和专职管理部门。同时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考核。
吉林省还将围绕全省工业八大产业,开展工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与管理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在轨道客车、数控机床、智能仪表、电力设施等领域,开展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提高装备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在医药、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基于网络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示范工程;在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开展节能减排信息化示范工程,建立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冶金行业重大耗能设备的智能控制,石化、医药行业废水过程减排和资源化利用。
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将立足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汽车、石化、食品、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建材、纺织、物流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培育两化融合新兴产业
吉林省还将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依托各类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专业外包服务。组织信息技术、产品展示与应用对接活动,发布企业信息化典型应用方案,推荐企业信息化优秀服务商,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依托各类平台开展与工业企业的供需配对。
实施企业电子商务引导工程。在医药、食品、物流等行业推广移动电子商务特色应用。
此外,还将培育两化融合的新兴产业。努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新型元器件、信息安全产业等信息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催生的光电子、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机床电子等新型产业;扶持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与优势制造业相融合的嵌入式系统、数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数字模拟仿真系统等,提升全省装备制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面向制造业的新兴业态。
记者同时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工作,吉林省还将制定实施《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建立反映企业两化融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引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两化融合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企业信息主管和公务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与先进地区和企业在信息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