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李毅中:狠抓技术改造 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日期:2010-02-04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

 技术改造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宝贵经验。1999年至2003年,我国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支持2000多个技改项目,带动了4354亿元投资,对克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进技术改造,事实说明,是应对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长久之计。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设立了2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并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技改项目库和管理制度,规范了联合工作机制。

  二是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止跌回升企稳向好。全年共安排技术改造资金188.3亿元(不含物流及能源11.7亿元),另有41亿元跨年安排,实施投资项目4441项,带动总投资6326亿元,拉动效果28倍。

  三是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技术改造项目中,轻工、装备、电子项目较多,大力支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抑制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四是强化了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改善、安全生产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技改,一大批先进技术被用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

  五是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全部技术改造项目中,用于中小企业占到了89%,安排的资金占到总额的66%,对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政府对技术改造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各省(区、市)地方财政用于技改的资金少则几亿元,多则十几亿元,总计约200亿元。事实上,地方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改造的明显成效。2001年—2007年,山东省累计实现工业技改1.53万亿元,大大提升了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十五”期间,江苏省实施了527项技改项目,效果分析表明,重点技改项目每投入1元,可实现新增税收0.17元,新增利润0.29元。

  目前,中央重视、地方支持、企业欢迎、社会关注的技术改造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长此坚持,不懈努力,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要注意检查效果,充分发挥技改对提高企业经营质量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改进和创新技改贴息方式,引导企业和地方加大技改投入,围绕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针对行业、企业等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组织项目和安排资金,重点实施续建项目,尽早建成发挥效益。

  二是尽快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推动出台相关法规规章,协调完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健全技术改造投资监测分析体系,引导企业投资。

  三是进一步完善技术改造管理方式,理顺管理关系。按照一件工作主要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四是推动出台国家层面加强技术改造指导意见,加强技术改造投资统计、规划等基础工作,完善技术改造投资效益评估体系和项目后评估制度,逐步形成支持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

  五是总结宣传技术改造好的经验和做法,抓典型、促交流,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示范推广。

技改大事记

黄鑫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0年—1985年:全国企业技术改造共完成1477亿元,比同期增长75%;技术改造建成投产项目20万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相当于1980年末全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五分之一。通过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能力扩大,新产品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加的工业总产值中,约有三分之二是依靠技术改造和企业整顿加强科学管理取得的。

  1986年—1990年: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呈现扩大态势。这一时期末期,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1万亿元。技术改造工作的“投资省、见效快、投资收益高、与生产发展密切关联”等特点不断凸显出来。从当时国家重点专项技术改造项目来看,一般投资1元,可增加产值2元,利税0.4元至0.5元;轻纺引进项目平均投资1美元可创汇3美元。据同期省级统计数据分析,在这一时期新增的工业产值中,60%左右是靠技术改造取得的。技术改造为这一时期的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以及为加强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在资金上提供了重要来源。

  1991年—1995年:我国一大批技术改造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并开始发挥效益。据统计,五年累计建成投产技改项目18.2万个,完成技改投资1.09万亿元,新增固定资产7937亿元。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率平均达57%左右,增加了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短线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轻纺、机电、冶金、医药、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其新增效益中技改贡献率达60%至70%。一批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新增产值、利税的三分之二来自技术改造。

  1996年—2000年:全国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2.16万亿元,比同期投资额增长了近一倍,平均年增长率达9%。在投资结构上,技术改造始终坚持侧重于技术进步方向,使得节能、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三废”治理等工作的投资大幅增加。

  1999年—2003年:国家实行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运用355亿元国债贴息,支持2000多个技改项目,带动4354亿元投资,拉动效果12倍,为我国克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4437.156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