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前不久召开的“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明确提出,2010年泉州将着力发展方式转变,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0%,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2%(剔除福建联合石化因素)。
为着力发展方式转变,确保泉州工业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泉州市林伯前副市长从服务保障层面提出了“突出能力建设”、“突出有效引导”、“突出项目带动”等八大建议,并透露泉州市最近将先期出台八个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强化政府作为扶持中小企业
“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每一个年度的工作安排无非是‘15个字’:‘做好常规的、突破重点的、致力创新的’,这是部门(单位)每个年度工作的永恒话题,”林伯前说,泉州将强化政府作为,从产业布局、园区与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逐个逐条梳理国家、省政府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等政策中与泉州市相关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对接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及扩内需计划、鼓励民间投资20条新政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
林伯前介绍,2009年,泉州共扶持312家规模以下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今年,泉州将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大力推进规模以下企业发展壮大,继续用好泉州市政府每年安排的1000万元财政资金,2010年将扶持200家规模以下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
项目引擎带动加大工业投入
林伯前介绍,今年泉州工业将抓住“调结构、促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主线,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要素聚集、注重低碳发展”的要求,坚持制造与创造、传统与新兴相互融合,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产业朝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聚集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家提出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泉州市还比较薄弱,我们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林伯前告诉记者,今年泉州市将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落实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调结构、降能耗、优能源、促循环、推交易、增碳汇”六项工作,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加强171家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抓好两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两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4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21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泉港石化基地生态工程建设。
“工业发展,投入是关键,没有投入哪来产出?”林伯前表示,泉州将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引领作用,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着力抓好福建联合石化脱硫项目和二期工程、中化炼油、泉港台湾石化工业专区等163项重点项目的建设,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重点跟踪服务。
政企合力促经济回暖上升
据泉州市经委主任辜景峰介绍,2009年,泉州围绕“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全力保企业、保市场、保要素供给,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工作要求,全市工业完成产值5688.13亿元,比增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75.86亿元,比增17.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0.47亿元,比增14.0%;产销率96.73%,高出年初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
“到目前为止,国家已出台了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福建省政府出台了14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方案,”林伯前表示,国家、省政府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方案涉及泉州市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物流等产业,涵盖泉州市70%以上的工业产值,对当地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家、福建省政府一些列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泉州一些工业企业逐渐出现了回暖态势。福建晋江聚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佳铭调侃似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的公司也遭遇了‘危机’,但我们的危机是‘机器供不应求’,客户的订单忙不过来,得有节制地接单,扩招技工的同时,还要一直控制订单数量”。
“近几年,泉州强化了项目发展资金保障,加快政企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一批专业性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年初,还启动了‘送管理进企业’系列活动,为企业有效应对危机做出了积极作为。”福建天广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玉透露,截至2009年底,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及福建省、泉州市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福建省项目成果转化、技术创新项目等30多项,累计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30多项。
据了解,去年泉州共选择297个项目列入内涵深化技改提升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有76个项目列入省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计划,30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