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2010年工作重点

日期:2010-03-29  来源: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点击: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省机械工业经济深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我们的广大会员单位和行业内企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狠狠抓住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机遇,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取得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胜利。从2008年10月开始,我省机械工业产销经历了由高速增长到快速下滑,去年2月见底,此后逐月回升,第三季度开始实现正增长,至去年12月底,实现工业总产值2792亿元,销售产值2703.6亿元,同比增长7.5%与7.7%。今年1—2月份,我省机械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较好,实现工业总产值426.1亿元,比增45.5%,与2008年同期比,增长32.7%,实现销售产值413.1亿元,比增47%,产销率为96.9%,与2008年同期增长32.7%;实现出口交货值99.8亿元,比增31.7%,是2008年同期的99.4%。作为新增长点的行业和基础件行业,比增更高些,发展势头很好。更为可贵的是,在危机中,机械行业企业在千方百计保增长的同时,十分注重企业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了质与量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危机中,机械行业各协会、商会、学会始终与企业站在一起,共渡时艰,开展了有效地服务,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取得了服务工作与自身建设双丰收。

2009年,我会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心工作,完成了政府部门最需要、行业最需要、企业最急需的六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从市场走势、企业销售、订单景气、产能发挥、价格效益、融资信贷等环节,按周报信息、月季分析书面上报,反映企业困难问题,提出了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回应。完成了《振兴我省装备制造业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我省贯彻情况》、《闽台机械行业交流合作政策建议》、《铸造行业节能减排调研报告》、《重点县市机械工业状况调研及发展规划》等五大调研任务,都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采纳。

二是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我会积极推荐电线电缆、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路面机械、建筑机械、环保机械、仪器仪表等产品入围省政府采购甲控目录。并走访建设、铁路、省直各集团公司、招标公司等单位落实甲供项目对接,取得了较好效果。成功举办了中国(厦门)工程机械展览会,5·18工程机械展览会、机床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了3个全国知名展会,并申请经费100多万元,全部补贴企业参展和接待客商等。

由于政策性问题,使得我省18家多功能拖拉机企业及众多配套企业,由于无法销售,面临停产的困境。我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时向省领导反映问题,根据法规与同边省份的做法,提出了解决办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采纳,使该行业企业恢复了生产。

三是积极开展“送政策、送思路”进企业活动。我会组织了三期“送政策、送思路”培训班,参训的企业领导达600多人次。并组织发放《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汇编和《中小企业促进法》计500多册。《福建省机械行业通讯》由月刊改为半月刊,调整充实了《海峡机械网》栏目,积极宣传政策、思路与经验。

四是加速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项目对接。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我会邀请了台湾区4家机械行业同业公会40多家企业计58人,组织了省内50多家企业计62人参加2009年5·18《闽台经贸行业协会对接洽谈会》和《海峡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洽谈会》,会议期间还召开了5场专业洽谈对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会后常年对接,又邀请并接待了5批次台湾客商赴泉州、福清、三明、龙岩等地考察洽谈。我会又组织了4批次人员赴台考察洽谈。2009年闽台交流合作实质性进展比较明显,签订了我会与台工具机、木工同业公会合作协议书;有2家农机企业在我省办厂;有二家机床企业签订了在闽建厂的协议书,目前还在具体落实中;闽台合作研发新产品,闽台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合作项目、有的也签订了协议。

2009年我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计1061项技术成果进行了逐个审核,从中筛选出910个合格成果项目和185多项企业需求项目参加省《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并组织了5家企业的新兴产品参展,成为我省机械产品的新亮点。我会还牵头协调,促成了南安成功机床厂等5家企业与中科院、厦大、福大、省机械科研院等6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并签订了二项科技项目的联盟协议。

五是抓好行业技术提升,产业转型,产品升级工作,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2009年,我会会同省铸造行业协会,省机床工具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对铸造、机床行业各10家共计20家企业开展了技术提升辅导诊断工作;协助省科技厅,对5家已立项的企业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认真组织了五家企业申报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组织了3家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申报国家投资技改项目;推荐行业中59家企业计59项产品申报省名牌产品,有52项得到批准;推荐7家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经会审都得到了批准。我会组织专家,对汽车、船舶行业的相关企业 11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高级职称评审,全部得到批准。

我会研发中心积极主动地帮助漳州云霄运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莆田荣兴机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了新产品研发,组织材料申报送检,指导试生产等工作,加快推进了这些企业新产品培育与批量生产,促进了这些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我会之所以较好地完成了以上五个方面的服务工作,这与在座的各协会、商会、学会的大力支持、热情帮助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代表省机联,向各位同仁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年,也是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年。我会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重点产业振兴和调整方案》为工作主线,以《2010年全省经贸工作专项任务为切入点》,以三个抓(抓调研、抓交流、抓培训)为主要措施,为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优化结构、自主创新、产学研项目对接,对台交流合作,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开展有效的服务工作。

2009年,我会重点工作有6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改善我省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的调研分析。注重对新增长点和重点企业跟踪掌握动态情况,注重行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周报信息、月季分析的形式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及时解决行业企业问题;协助政府部门出台培育、扶持新增长点的激励政策措施;通过深入调研,对我省机械工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作出评估,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抓紧抓细做好省机械工业产品的市场开拓服务工作。争取更多企业更多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市政建设和重点投资项目的甲控供应商目录,要防止业主排斥本省产品的招标条款出现,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好本省地区“保护主义”,确保我省营销联盟采购对接项目的落实。积极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点瞄准东盟市场,举办好中国(厦门)第二届国际工程机械暨建材机械展览会和中国(福州)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组织企业计3批次参加3个国内外知名展会。要完成好“进出口公平贸易基层行业工作点”试点任务,协助政府部门帮助企业防止和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我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落实。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基地)建设,促进重点项目落实,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培育壮大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环保设备等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产业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协助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产业调整振兴配套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机床及基础件等重点行业调整与振兴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会同有关行业协会,促进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落实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推进铸锻和表面处理集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要协助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广大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政府的扶持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平稳快速发展。

四是闽台交流台作要拓宽思路,加快促成项目对接。我会要贯彻落实好《加快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工作意见》,今年内要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台湾地区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市场销售、产业转移动态和两岸交流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编写《两岸机械工业、闽台机械工业互补与合作研究报告》,撰写《台湾与大陆、福建机械对比简介》,供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参阅;要抓紧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和台湾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等4家公会签订或续签友好合作协议书;抓紧与台湾工研院、台湾大学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书,打开闽台技术研发合作新路子;要广泛收集台湾各同业公会、科技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对闽交流合作意向项目,广泛收集本省企业对台交流合作意向项目,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组织闽台双方人员互访、洽谈对接活动;重点抓好台湾区福裕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来闽兴办高科技数控机床企业等6个已签订协议的项目早日落实;依托福清市洪宽工业村建材20周年庆典之机,与台湾区机器工业同业公会、福清市人民政府一起主办“闽台精密机械合作论坛》,进一步促进两岸业界交流合作;根据上述交流合作的需要,我会拟在今年内组织二个大型考察团,三个专业考察团赴台考察洽谈对接,并适时邀请台方相关单位相关人士来闽交流洽谈对接。

五是整合资源,为行业技术提升和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开展有效服务。今年我会要扩充和完善“专家委员会”建议;发挥好我会“技术项目转移中心”作用,收集好供需项目,扎实地为省、市、县装备制造业技术成果对接会打下厚实的基础;协助政府部门、帮助企业单位组建二个机床,一个工程机械液压件产品研发的技术联盟;积极帮助企业新建技术中心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申报认定工作;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件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题年度课题;会同相关行业协会,做好数控机床等行业技术提升诊断辅导;继续抓好以铸造行业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工作,在2009年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企业重组、优化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改造等建议。今年,我会要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摸清我省机械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企业要求,争取年内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出台《福建省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

六是加强企业管理提升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我会要举办三期公益性精细管理与高管提升为内容的培训班,其中包括一期闽台机械产业营销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召开一次企业管理先进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现代化管理企业、优秀企业家以及有关质量奖项等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推荐评选活动。我会与省会计学会联合,一起推动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抓好省机械工业教育集团的工作,促进校企进一步结合,推动闽台教学交流合作,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工人才。

以上六方面的工作,我们深感任务很重,力量不足,恳请在座的兄弟协会、商会、学会支持帮助合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也逐步明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很重视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的建设,很重视发挥其作用。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我们都得到了锻炼,都积累了经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各自的服务工作优势在不断成长。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与转移,我们的任务会加大加重;随着“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与深入,行业企业对我们的服务需求也会加大加重。机械行业的协会虽多,但就单个而言,深感经费有限,力量单薄,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我们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各种制度还处于摸索中完善,使我们的工作还不够得心应手;我们的观念还要不断转变,我们的工作思路还要进一步拓宽;一句话,我们的自身建设与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海西建设大局,自觉服从服务于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局。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没有服务的商协会就没有生命力,要千方百计履行好服务宗旨;还要树立忧患意识,我省机械行业的协会是“自立自养自我发展”的社会组织,经济来源除收取会费有明文规定外,其它有偿服务很不确定很不稳定,单靠会费收入是难以为继的,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很难找到,确实存在现实忧患。我们就是从三个意识出发,自愿参加机械行业三会联谊活动。前年下半年召开了三会活动第一次会议,并形成了纪要,主题是“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倡导。经过一年多来,这个倡导正在开始慢慢地植入机械行业三会文化,这是政府部门乐观其成支持做好的事情,也是行业的福音,更是企业的期盼,我相信这个倡导会坚持下去,发扬光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政府、行业、企业的信任。因此,我们更要加强联谊活动,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共商服务工作大计,共谋自身发展大计。今天我提两句话供大家商议,这两句话是:联谊合力勤服务,互助共赢谋发展。有人问,你这个联谊活动,形成合力的机制是什么。我想,我们不必研究机制问题,我们是机械行业内的三会兄弟,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没有大小贵贱之分,兄弟一年聚一次,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是常理常情的事情,是兄弟们自愿想往的事情,兄弟之间互助支持是无私的,不计报酬的,但一些大项目还是要算账的,这叫“亲兄弟明算账”。今后我们可以用“项目带动,有利共享”的办法,联合完成大的调研课题任务;联合举办展会、论坛;联合举办培训班等项目,实现风险共担,有利分成,共同致富。例如,对我省铸造行业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调研,这是十分紧迫的大课题,单靠省铸造协会,由于经费短缺,无法完成,而省机联又缺少技术力量,我们二会联合,共同申报了这个课题,得到批准,下拨了经费,历时半年多的调研,基本上摸清了家底,这是铸造行业前所未有的举措,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这样的联合,政府支持,企业欢迎,自身建设得到了加强,这样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我们要求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们自己的服务工作,也应该创新。我一贯强调要“一干二学三创新”,只有边干边学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只要我们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诚信服务,才能变劣势为优势,才能成为“政府信得过、行业离不开、企业靠得住”的社会团体。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26359.843 s, 1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