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机械职教集团2010年工作思路是:紧密结合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牢牢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契机,为集团企业、学校服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厂校一体化办学,促进校企无缝对接,更好服务福建机械装备行业发展。
一、提升服务集团企业能力
指导成员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充实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其在职员工提供技能技术升级培训和学历教育;整合集团企业、学校的优势技术和人才资源,开展技术革新和装备更新,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工厂,为集团企业承担加工业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创设交流对接平台
指导集团企业与学校开展“订单培养”、在学校成立企业冠名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面向特定企业岗位定向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动员集团企业积极选派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把企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导入学校教学;动员机软企业根据各自产品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在企业挂牌建立面向集团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为职校学生创设真实的实操环境。依托福建工业学校金山高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举办由企业技术能手、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技能竞赛,并形成常态化,增进校企沟通了解。
三、着力开展厂校一体化办学
鼓励集团企业与学校互为支撑,采用成立校办工厂或企业办学点等形式,“把工厂办进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大力开展厂校一体化办学,建立起“以产养教,以教促产”的良性循环机制。重点是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以福建工业学校金山实习实训工厂为蓝本,打造一片可承接生产加工业务的实习实训工厂,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学校选派顶岗实习学生担任一线工人。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普遍存在的企业招工难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实习实训环境,缩小与企业岗位需要的距离。
四、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
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企业适应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引导集团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突出职校特色,把学校建成“准企业”,把学校的实习实训工厂建成企业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