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出击 全力攻克技术壁垒
10月14日,由洛阳轴研科技牵头,洛阳LYC、哈轴、瓦轴等3家企业,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青岛四方所、长春客车、唐山客车等3家用户单位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车辆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答辩。
中国轴承业采取“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研发模式,剑指高铁轴承,联合出击,力求全胜。
但核心技术构筑了高速铁路轴承市场的进入壁垒,几家跨国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不会轻易转让。
如何攻破技术壁垒,是对中国轴承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
吴宗彦董事长指出,高速铁路客车轴承的研发涉及设计、制造、材料、润滑、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热处理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也只有组织多方面力量共同攻关,做好“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完成研发任务。
科技支撑项目将主要研究轴承结构优化设计及CAE仿真分析、轴承的长寿命、高可靠性技术、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检测与试验技术、智能轴承传感器集成与匹配技术、润滑及密封技术、加工及组配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项目强调“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批高层次研发人才;形成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骨干企业技术中心等为龙头的高速铁路轴承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一批依托于科研院所、高校、骨干企业的高速铁路轴承性能试验、检测平台。
高速铁路客车轴承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十分艰巨,必须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在保护各企业专有生产工艺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整合行业的力量,进行联合研发攻关,取得铁道部认可的高速铁路客车轴承产品图纸和技术条件,逐步实现产品配套。
洛阳轴研科技的一位专家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轴承行业有信心让配套国产轴承的高速铁路客车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