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网站   
点击搜索
 
日期 时间

“探索二号”与船政文化

日期:2020-07-15  来源:马尾造船公司  作者:王睿琳  点击:
       为展示具有悠久历史的船政文化,马尾造船承建的“探索二号”船特别设计了船政文化展示空间,以此营造船上文化氛围,推动海洋文化交融。 船政文化主要集中展示在2至4层。其中48间住舱皆以历史上船政建造的船舰名称命名,并在阅览室、茶歇室等陈列船政规划图、历史照片等史料。
        1867年建设中的船厂
        鸦片战争以后,在外侮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在马尾的福建船政——近代中国最先建立的国防企业之一,正是这一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试造轮船先陈大概情形折》,在其中写道: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又写道“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总理船政事务衙门
        在20天后的7月14日,清廷寄发上谕,批准了左宗棠奏请,同意设厂造船,而地点就选在了这闽江东流三十里外江海汇合处的马尾港。10月,清廷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简任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为第一任钦差船政大臣。
       船政建筑分布示意图
      船政的创设,其任务明确,就是造舰船、办教育、创海军、兴科技。
      左、沈大力引进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驶人才的船政学堂。船政学堂在我国率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某些教育制度,此举不但为国家培育出大批科技人才,而且打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以“八股文取士”的教育局面。
       船政造船工人在艰难的条件下,迅速掌握了近代的造船本领,从1869年建造成功中国第一艘千吨级木质兵船“万年清”号,到1889年制成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仅以2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造木壳船到造钢壳军舰的技术进步,再一次充分显示了我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非凡能力。
     “万年清”号兵船,船政1869年建成的中国第一艘木壳蒸汽机兵商两用轮船,排水量为1370吨。
    “扬武”号巡洋舰,船政1872年建成的中国第一艘木质二等巡洋舰,排水量为1560吨。
“     开济”号铁胁船,船政1883年建成的最大铁木合构船,又称铁胁船,排水量2200吨,被誉为“中华未曾有之巨舰”。
     “平远”号钢制军舰,船政1889年建造的中国第一艘钢制炮舰,排水量为2100吨。
       以历史上船政建造的船舰名称命名的住舱和悬挂的船舶展示图。
光绪三年,福州马尾港。
       正值阳春三月,天刚蒙蒙亮。伴随着船舰汽笛长鸣,港口一行四十余人缓缓地登上了这艘龙旗飘飘的“济安”舰,他们大多穿戴着样式统一、干净整齐的长袍,携带行李,向岸边送别的人挥手道别。
       1877年3月31日,此乃船政学堂第一次派遣留学生赴欧留学。他们数日抵达香港,又转乘坐邮轮经历了一个月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马赛。
之后,后学堂出身的严复、刘步蟾、方伯谦等13人继续前往英国。前学堂出身的:魏瀚、陈兆翱、陈季同等15人便留在法国统一分配。
船政学堂沿革表、毕业生代表人物等史料
      派遣留学生赴欧其实也是沈葆桢酝酿已久的想法,在顶着诸多压力的情况下,他在《船工将竣仅筹善后事宜折》中提出了船政学堂毕业生留洋深造一事,并阐释了其重要性。
      欲日起而有功,在循序渐进,欲窥其精妙之奥,宜置于庄岳之间。
      奏请派遣留学生一事,在朝廷重臣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员的支持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船政学生们从此登上了前往欧洲的路,展开了他们“问道泰西”的生涯。
       此照片中人物分别为:1、林颖启;2、罗丰禄;3、严复;4、林泰曾;5、方怡谦;6、刘步蟾;7、蒋超英;8、江懋祉;9、叶祖珪;10、何心川;11、萨镇冰;12、林永升;13、黄建勋。)
     这批留学生们学成回国后在造船、驾驶和涉及枪炮、鱼雷制造、矿务开采、金属冶炼铸造、营造筑路等不同的专业领域施展才干,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和工业进步。
       这些丰富的船政文化内容,组成了“探索二号”科考船的特有文化景观,为丰富科考队员的海上文化生活,激发大家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为马尾造船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基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提供助力。




国内行业动态

国际行业动态

省内行业动态

台湾行业动态

版权所有: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 Copyright©2001-2019 Email:FMLGJ@163.com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建荣公寓A2座1-201  邮编:350001 传真:(86)591-87552772
电话:(86)591-87606537 87539698   闽ICP备12014152号   管理登录   
Processed in 120497.281 s, 2 queries, Powered by iwms 5.0